周末讲经 | 妙戏法师略说《圆觉经》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17 12:27

 

  2019年6月15日上午,适逢周末,杭州灵隐寺再开讲经法筵。杭州佛学院妙戏法师受大众邀请略说《大方广圆觉经》。来自各地的善信居士欢喜聆听、共享法益。



是经诸佛说,如来等护持;
十二部眼目,名为大方广;
圆觉陀罗尼,显如来境界。
以此修行者,增进至佛地。
如海纳百川,饮者皆充满。
积满三千界,不如闻此经。
——《圆觉经》偈句



  妙戏法师讲经,宏观展现《圆觉经》的全貌,深入细致地分析经典重点与关键,直指精髓。讲经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次第,生动活泼地开示了《圆觉经》的妙用。



  妙戏法师开示说:佛教圆觉思想源于古印度文明,是佛教精髓文化与中华传统文明融合的产物。佛教圆觉思想内涵在于挖掘人人本具的完美真心,无需造作,本来如是。

修行不是创造完美,
或者增加完美,
而是发现完美,
因为完美本来具足。

  充分挖掘和发扬佛教圆觉思想,对安抚浮躁、迷茫,解决当代社会许多人空虚、抑郁的精神现状,创造幸福、健康、文明的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圆觉经》的传译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共一卷,收在《大正藏》第17册,为唐代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北天竺周宾,今克什米尔一带人)所译。此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



禅遇南宗,教逢圆觉。
一言之下,心地开通。
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唐宗密大师语

  《圆觉经》译出后,因其结构严谨,义理圆融,文辞典雅流畅,十二菩萨所问,各得其玄,很快就得到当时僧学两界、政要文人的喜爱,迅速注家蜂起,流传。

  在众多的注疏者中对《圆觉经》的诠解、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当首推唐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

  宗密大师著有《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等一系列著作,现存五种七十三卷。唐以后诸家多以宗密大师之疏钞为依凭。



《圆觉经》内容简介

  《圆觉经》主要内容是说"如来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主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而文殊师利等十二位大菩萨共同入于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十二位大菩萨依次代众生向佛陀祈问。佛陀由是为诸大菩萨开示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

  经典皆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一 序 分

  叙述佛陀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萨菩萨为上首的十万位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如来平等法会。

  二 正宗分

  此分叙说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位大菩萨次第祈请,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及观行,其中据每一位菩萨之祈请及佛之回答分为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问答,次以偈颂重宣其义。下列诸章要义。

《文殊章》

  此为全经宗趣所在,因文殊师利为七佛之师,在此代众生祈问。故佛宣说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之理。

  文殊师利菩萨
  十二菩萨,以文殊为首。文殊代表智慧,悟了道智慧成就以后,就要起"行"。佛法的根本不离般若,悟得根本智,是为正因,悟后方入正修。

《普贤章》

  开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须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普贤菩萨
  普贤大行。文殊为知,普贤为行,合之即知行合一。

《普眼章》

  开示修习圆觉,应以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净观身心如幻,垢秽不已,人法皆空,乃至幻灭垢除,一切清净,而觉性平等不动。

  普眼菩萨
  法眼既明,普照法界。照事法界,事无不尽;照理法界,理无不彻;照理事法界,真俗圆融;照事事法界,法法周遍,无障无碍,故称普眼。修行人法眼不开,惑根难断。


《金刚藏章》

  宣说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之轮回心能生轮回见,不能测知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金刚藏菩萨
  金刚是金中之刚,具坚、利、明三义。菩萨,证法身坚固不坏之理(坚也),持甚深般若智慧之剑(利也),断历劫无明烦恼之惑(明也);即同金刚三义。经中备起三问,顿断群疑,能生无量功德之藏,故名金刚藏。由体起用而大之,金刚宝藏之体方露,故次金刚藏。

《弥勒章》

  宣说爱欲为轮回之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而发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之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现浅深。行人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弥勒菩萨
  弥勒本名阿逸多,华言无能胜。修习慈心三昧,唯心识定,识心圆明,照彻生死根源,以爱为本,慈济众生,断除细惑,慈无能胜,故名慈氏。

  【众生五性差别】
  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法相宗将一切众生的根机,分为五类,叫做五性。

  壹、有可修成阿罗汉果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声闻。

  贰、有可修成辟支佛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缘觉。

  叁、有可修成佛果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菩萨。

  肆、兼有以上二种或三种的无漏种子,则将来所证之位,遇缘成熟,并不一定证何种果者,名不定性。

  伍、并无以上三乘的无漏种子,但有可修成人天果的有漏种子者,名为无性。

《清净慧章》

  开示圆觉本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灭修证位中,而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等诸位差别。

  清净慧菩萨
  慧觉清净,无住无著,照了诸法,犹如虚空,故能随顺,得入圆觉。菩萨断惑证真,慧目清净,故次清净慧。

《威德自在章》

  开示修行的方便,依众生根性而有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差别。此三法门圆融,即成圆觉。

  威德自在菩萨
  有大威势,足以折伏魔军,有大慈德,堪能摄济群品,功由三观成就,所以折摄自在。由此法轮无尽,入于微妙,得大自在,威德无上,故次威德自在。
 
  【威严来自哪里?】
  一个人的威严究竟来自哪里,来自权势和财富?也许一个人看起来非常随和、和蔼可亲,但是你却觉得他是威严的,为什么呢?

  真正的威严是因为他不被任何东西所左右。金钱不能左右他,名誉不能左右他,权利不能左右他,甚至生死也不能左右他。

  "德"是有大善心。一个德性充满的人,才是威严的;一个明白万物自如的人,才能运用自在。

《辨音章》

  开示单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齐修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法门。

  辩音菩萨
  具足四无碍辩,能以音声而作佛事,请宣轮观,饶益众生。惟至微者音,难辨者微,三种微妙法门,或止观,或禅那,先后应有所择,或单修,或齐修,根器各有不同,不当其机,难期精进,故次辨音。

  【何谓四无碍辩】
  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俱舍论》称"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四无碍智,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捷疾明了,善通了达而无滞。

  以智慧为言之,称为四无碍智;
  就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
  就言语表达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辩;
  又为化度众生之法,称为四无碍化法。

  法无碍智
  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又能以法无碍智分别三乘而不坏法性,于所说名、字、语言,无著无滞无碍,故名"法无碍智"。

  义无碍智
  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皆入实相义,故名义"无碍智"。"义",指名所含之意、所涵之理,称名之由。

  词无碍智
  谓菩萨通晓各种言语,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于诸法名字、涵义趣理,辩说无滞,随意契机契理为其演说,能令一切闻者各各皆得其解,名"辞无碍智"。解说诸"法"义理之音声、语言、文字,名之为"辞"。

  乐说无碍智
  谓菩萨以乐说辩力能住世,于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所乐于闻听之法,乐于为众生演说法义,随欲善授,自在无碍,圆融无滞,于一字中能说一切字,一语中能说一切语,一法中能说一切法,辩说无尽,于所说法无不如实、契真、契理、契机、契宜,广利饶益一切众生,无有一句差机之过,闻者无厌足,说者乐不疲,故名"乐说无碍智"。

  "辩音"还有通达音声的含义,是指佛教里面五明当中的"声明"!成就声明的大菩萨,可以证得"语音三昧",通达一切众生的语言。另一方面菩萨也可以用声音随意说法,在三昧当中,菩萨发出的一切音声,都是无上咒语,无论其内容,都可广度众生!

《净诸业障章》

  宣说觉性本自清净,但因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我、人、众生、寿命,认颠倒为实我,妄生瞋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净诸业障菩萨
  因文殊而明般若之体,因普贤至辨音而起般若之用,根本已明,大事已辨,然而业障未除,欲期障尽明现,应彻了妄相缘起之根,我相为业障之祖,一破一切破,一净一切净,故此净诸业障。

  【众生之障有三】
  曰惑障(即烦恼迷惑心),业障(即善恶不动偏空等),报障(即苦果受报身)。报由业感,业由惑造。此三能障三德,故名为障。菩萨能净诸业障,必由断惑功成,四相既除,业根自净矣。

《普觉章》

  开示欲求圆觉,应除作、止、任、灭四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觉之道。

  普觉菩萨
  我见虽空,尚未空空,微细之我,乃系于法,法见未净,不名普觉,故次普觉。普觉生死涅槃,皆如昨梦。末法之世,魔强法弱,众生修行,须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故请佛为说,饶益众生。

  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

  "作、任、止、灭"四种边见病相

  「作病」即是有边;
  「任病」即是亦有亦无边;
  「止病」即是空边;
  「灭病」即是非有非无边。

  四病的产生是源于以药治病,若辨证施治,则为四药方便:精进六度为"作药";止息妄随境转为"止药";放松自在为"任药";寂灭二执为"灭药"。但若用之偏颇,药复为病,则作止任灭四病形成。

  佛陀告诫四病不除,不堪为善师、不堪为善法。并且明确指出四病障碍弊端的病根就是憎爱种子,而这个种子的根源则是有"我",要想消除这种四病和憎爱习气,就要于日常生活行为实践中,依身心平等、自他平等、生佛平等、怨亲平等的无二心法予以遣除。

《圆觉章》

  开示修行大圆觉者,长、中、下期三种安居之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圆觉菩萨
  及至人法双忘,方入三昧大光明藏,一身清净,多身至多世界,一一清净,通百千世界,十方遍满,乃名圆觉,故次圆觉。菩萨因能圆照清净觉相,证入圆觉,故得是名。

  1)奢摩他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2)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3)禅那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贤善首章》
 
  宣示此经名为《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开示信闻受持此经之功德及利益。

  贤善首菩萨
如是正因正修,入于正觉,盛德巍巍,亚于佛位,贤位中首,故次贤善首。经中菩萨请名流通,利益今后,厥功甚伟。

三、流通分

  一般以《贤善首章》作为此经之流通分,或以此章从"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起至经末为止,叙述诸金刚、天王、鬼王等众护持是经人等为此经流通分。




  《圆觉经》中的十二位菩萨
  《圆觉经》云: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妙戏法师依近代圆瑛大师所著的《大方广圆觉经讲义》介绍了《圆觉经》里的十二位菩萨。十二位菩萨的出场次序透露了佛法大乘道修行次第。

  十二菩萨名号,本以表法,此则合于修行过程,由高见到低行,依次展开,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事严密,滴水不漏。



  法师说:本经的会场是在佛所显现的光明净土,听法众是大菩萨与其眷属,并且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如此胜会境界,我们今天有幸在人间得闻此经,实在是殊胜难得!大家珍惜,认真学修!


 
 
 



 
"圆"即圆满  "觉"即菩提

  妙戏法师介绍《圆觉经》要义,还对《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题、"随顺觉性"等名相和如何发大愿、如何求善知识等问题作了详细解说。

  与会居士善信获得佛法的熏陶,得到生活的启迪、法喜充满,欢喜踊跃。


 

周末讲经法会在发愿回向声中圆满




编辑 |妙莲
责编 | 慧容